集微咨询:盘点“十四五”规划下的集成电路产业千亿之城

(本文由集微网原创。)


集微网报道,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,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、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,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: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和制造环节比重稳步增长

2000年、2011年和2014年先后出台了《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、《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、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》。

2014年6月,国务院印发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,《纲要》明确提出,到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,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%,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。

2020年也因此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。同时,2020年也是“十三五”末、“十四五”初的交替期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新的时期。


1


从产业总体发展情况看,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保持增长。其中,集成电路设计业的销售规模从1325亿元增长到3819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.6%,是同期全球半导体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的近6倍。集微咨询分析认为,集成电路产业设计、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,附加值更高的设计和制造环节比重稳步增长。

2020年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年,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8848亿元,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增速近20%,为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,基本实现了《纲要》中提出的“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%”目标。

2020年集成电路制造业销售额为2560.1亿元,封装测试业销售额为2509.5亿元,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芯片制造业销售额首次超过封装测试业销售额,也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。集微咨询认为,这与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在投入和产能规模上的提升有很大关联,正是芯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,有力支撑整个芯片产业的发展。

从“十三五”到“十四五”:“集成电路”地位愈加突出

2020年8月4日,国务院发布《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首次将“集成电路产业”置于“软件产业”前面,与之前2000年、2011年印发的“若干政策”一脉相承,从文件名也可以看出政策层面对集成电路的重视。

2


对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(2016-2020年)规划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十三五规划》)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十四五规划》)对集成电路、芯片等概念更为明确,也更为细化。

《十三五规划》中提出:

  • 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,大力推进先进半导体、机器人、增材制造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,形成一批新增长点。
  • 发展环保技术装备,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、高效热泵、半导体照明、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。
  •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,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,培育人工智能,智能硬件、新型显示,移动智能终端,第五代移动通信、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。
《十四五规划》中则更为明确地提到了集成电路并更加细化发展领域的目标:
  •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:瞄准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生命健康、脑科学、生物育种、空天科技、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,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、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。
  • 科技前沿领域攻关:集成电路设计工具、重点装备和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,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和IGBT、MEMS等特色工艺突破,先进存储技术升级,碳化硅、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。
  •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: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,推动集成电路、航空航天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、机器人等产业创新发展。
  • 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:聚焦高端芯片、操作系统、人工智能关键算法、传感器等关键领域,加快推进基础理论、基础算法、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。加强通用处理器、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。加快布局量子计算、量子通信、神经芯片、DNA存储等前沿技术,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、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,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,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,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。

“十四五”规划下的IC产业千亿之城将越来越多

随着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与落实,产业环境越来越成熟和完善。从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、营收规模或是产值规模等看,“十三五”和“十四五”期间,越来越多的省市进入集成电路产业“千亿级”甚至是“两千亿级”规模行列。

集微咨询统计显示,从集成电路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看,位居全国前六位的省市是江苏、上海、广东、四川、浙江、陕西,它们均已提前突破“千亿级”大关,位居前三位的都是“两千亿级”,分别是江苏、上海和广东。

从区域集聚来看,突破“千亿级”大关的前6位省市中,长三角地区占3席,它们分别是江苏、上海、浙江,三者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总和约占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额的一半以上。


3


从签约落地项目区域分布来看,集微咨询统计显示,2020年有超14个百亿元项目签约落地,长三角地区落地百亿元项目较多,其中,浙江超4个百亿元项目落地,上海、江苏各超2个百亿元项目落地。

集微咨询认为,这些“千亿级”省市中,近年来集成电路签约落地项目密集,且区域聚集愈加明显。

从2021年上半年的各省市签约落地项目布局数量来看,数量最多的依然是长三角地区,落地项目数量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。集微咨询指出,这些项目的聚落也将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助力各省市向2025年的“芯”目标“冲刺”。其,到2025年,广东集成电路年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4000亿元;而作为江苏集成电路产业重镇的无锡和南京将分别年实现2000亿元的目标;浙江集成电路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2500亿元。



4


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,多地将“千亿级”大关作为产业发展一个目标,大力布局集成电路。

安徽提出,到2021年,半导体产业规模将力争达到1000亿元;湖北提出,到2022年,集成电路产业主营收入1000亿元以上;武汉提出,到2022年,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上,这也意味着,这些省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也将大步踏入“千亿级”赛道。

集微咨询分析认为,到2025年集成电路“千亿级”省市将增加至10个。由于各省市统计的口径不尽相同,集微咨询综合预测到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将较2020年增加至少3倍。

总结

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,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。集微咨询认为,目前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上取得显著成果,而突破“千亿级”或是“两千亿级”的省市也将越来越多。

从“千亿级”省市产业现状和“十四五”目标看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环渤海等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。长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已形成集成电路发展的集群效应,安徽省、江苏省、上海市,浙江省、福建省、广东省、四川省等均对“十四五”规划集成电路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划,集群化发展较为明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