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文由集微网原创。)
6月26日上午集微峰会上,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作了主题发言,系统阐述了对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特点、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的一些观点,引起参会者积极反响。会后,我们根据录音整理了讲话实录,并就一些细节向杨司长作了求证。杨司长同意我们原汁原味发布这个讲话实录,以供业界参考、讨论、批评。
各位同事:
今天在林书记(林文生,厦门海沧区委书记)的主场,借助集微网老杳的平台,谈几点体会和认识,供大家参考。
下面这些观点的形成,可以追溯到去年上海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会会议上,当时在座的丁总(丁文武,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、联盟理事会理事长)、魏老师(魏少军,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),以及在场的几位企业家理事都参会了。我是听大家发言,边听边想,边想边说,形成了几个观点。后来我也拿着这些观点在内部场合说了说,进行了一些完善。上中央党校发言的时候我也说了一下,结合这些观点也给部领导作过汇报,作为我个人对行业的一点认识。但是公开场合说,这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,以后要根据会议主题换着花样说了。大会组织方给了我10分钟,为了把我的逻辑说清楚,可能需要更多一点时间,请大家保持耐心。
首先,怎么看待当前半导体或者说芯片或者说集成电路行业的属性。去年上海的会上没有说的很明确,结合行业发展和工作实际,后来我把它归纳成了三个“超常规”,也是为了便于理解。第一,芯片是超常规重要的行业;第二,芯片行业需要超常规的投入;第三,芯片行业需要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路径。下面展开解释一下:
为什么说我们行业是超常规重要。说一个概念,我们要对它的对应概念心中有数。那么对应的常规重要行业是什么?不好点具体行业名字,以免无谓争论。笼统地说,芯片之外的其他行业都是常规重要行业。在座的都是芯片行业里的人士,说自己重要容易达成共识,但难免有点自娱自乐、自卖自夸嫌疑,就像恋爱中的男女生说,我对象就是世界最漂亮最帅的,外人听上去会觉得鄙视。但我们说芯片行业超常规重要,不是自夸,而是有根据的,是可以证明的。
之前我们对产业做过一些描述,我们呈报给中央领导的报告中也用过,比如说“集成电路是战略性、先导性、基础性产业”,“集成电路是新基建的基石”,“集成电路是信息社会的粮食”,这些概括都没有错,但是仍然不够到位,我觉得还应该更高地概括我们行业的重要性。
我们可以用一个大概的共识来看这件事。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,大致经历过几个阶段:第一机械时代,第二电力时代,第三电子时代,第四信息时代,现在有点“4.5世代”的意思,我们半步跨进了智能时代。这里的智能当然指的是非生物的人工智能。在现有和可见的技术结构下,从绝对意义上说,一切的智能都是算出来的,所有的计算都需要建立在芯片这个器件结构上,芯片定义的计算结构和计算能力决定了智能的水平。计算是芯片的主要功能,计算之外,芯片还具备连接、能量转换等其他重要功能,同样是智能社会的重要根基。
我们从事行业工作,不仅是行业自身的事,我们是一个赋能的行业,能够外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,决定了所有领域的智能化。就像海沧区,林书记介绍,除了芯片之外,还有一个重点发展的行业是生物制药。生物制药,我的理解,已经完全超脱了拿小瓶子兑来兑去,兑出来一些东西喂给小白鼠,看能不能消肿的模式。现代生物制药,如基因选型、蛋白质结构分析,严重依赖于计算,目前超级计算机,很大一部分算力都给了生物制药,现在的药,可以说是算出来的。再比如天气预报,也是在科学认识原理上、大气运动模型基础上算出来的。将来需要算的问题会越来越多,依赖芯片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多。我提过一个命题——“计算塑造未来”,一定意义上,信息产业就是一个以计算为核心展开的产业形态。所以说芯片行业是一个超常规重要的行业,证明毕。
再来谈谈芯片行业需要超常规的投入。常规投入是什么,单就政策层面说,往前数30年,财税部门的财经支持、发改部门的规划和布局、科技部门的重大专项、工信部门的产业政策、教育部门的产教融合、商务部门给我们争取的外部资源和发展环境,这些都是常规支持。我们从18号文到4号文到现在的8号文,十年一个连续支持集成电路发展的国家政策,财税部门也和我说过,在各类产业中,芯片是30年来给予最高政策支持的领域。确实如此,不光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,地方政府各类更加优惠、落地的政策,以及企业、科研、教育、资本、媒体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,才推动了芯片产业发展到现在“8848”(指集成电路产业2020年收入)的高度。
对比芯片的重要性,已有的这些可贵的支持很重要,但还是不够,还需要进一步的超常规投入。因为这个行业太重要了,因为我们要解决的关键、核心问题太多了。怎么超常规?丁总刚才说了,资本的力量很重要。但不仅仅是资本,投入不光是给钱,如果给钱就能解决的那都是小问题,更多的是配套性的技术、人力、人才、资本、政策等协同性的支持,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资源到芯片行业,来满足芯片行业继续做强,进而满足社会智能化的需求。
我向领导也报告过,在当前环境下,要芯片完成特殊的使命和任务,在较短时间内补足关键短板弱项,实现自立自强,需要与之匹配的资源投入。我们不论是做企业、做科研、做教育、做政策,还是在生产经营一线,我们做的都是管理工作,一切的管理问题其实都是资源配置问题,资源投入要匹配达到的目的,或者说资源投入要匹配目标的重要性。我们的工作是在北京会同兄弟部门积极呼吁,协调出台更有力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,也需要产业、经济、社会各方面更多关心支持我们行业,共同投入。“有钱捧个钱场,没钱捧个人场”。有了资源,再把这些资源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匹配到在座的企业、科研机构、高校、各类创新创业平台,以至于行业媒体中。大家拿到资源就得做好事、做成事,有资源做不出应有的成果,那就是行业大家共同的责任。这是第二点,芯片行业需要超常规的资源投入。
第三,芯片行业需要走一条超常规的发展路径。常规的发展路径是什么?很好理解,加入WTO之后,或者再往前数,80年代初厦门建特区的时候,我们开始开放发展,尤其是加入到WTO之后,我们利用全球市场,参与全球分工,逐步融入到全球循环。我们的积累,从最初的卖资源,逐步扩展到轻工纺织产品,再延伸到机电重化产品,再到目前通过发挥比较优势,逐步卖一些我们的高科技产品。在积累过程中,我们没有去殖民,没有用大炮轰别人的国门,我们一定程度上牺牲环境、牺牲休息休闲、牺牲“田园牧歌”的生活,辛辛苦苦用加班加点、用比别人更大的付出,积累到目前的程度。我们当然也想在现有基础上,凭能力往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往上攀升一步。我们充分利用了WTO的规则,也想按照这个路径继续往前走。本来按照大卫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分工交换,世界总福利会提高,参与分工的国家都能得利,这是比较圆满的状态,也是WTO的本意。但是别人有点耍赖,不让我们按照规则继续向前,我们被迫超常规。所以说超常规的路径不是我们选的,是被别人逼的。
那么超常规的路径是什么?我想了一些,结合工作实际也得出一二三四点的个人见解。但是今天场合太公开了,参加的人有点多,大家的理解力也有参差,实在不方便直接表述。有机会的话,在更小范围坐着说话的场合,我们可以做深入些的讨论。所以先不说超常规路径是什么,但是我也可以做一点回答,用排除法先排除掉超常规路径中走不通的几条路:
一是不要老想着被别人打击了,我们就关起门来搞自我循环,这条路大概率是走不通的。如果有足够多的资源投入,或许能勉强走通,但是从产业角度来看也是没有效率的。昨天参加的会上,好多企业家和专家也说到了这样的观点。如果我们只是力图构建自我小循环,当我说自我的时候,不光是指本土企业,也包括进来跟我们一起合作的英特尔、三星等国际企业,但即便如此,小循环也是低效率的。超高技术含量、超高投入强度、超复杂、超长链条的集成电路产业注定是一个全球循环的产业。不光是我们国家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支撑起集成电路产业的循环,任何国家试图做这件事都是没有效率的。我觉得我们行业应该有更大的志向,更深入参与集成电路的全球循环;再多一点雄心,用我们的努力为集成电路的全球循环做出“中国贡献”,让产业全球循环更多离不开我们。产业发展,还是要开放、融入、合作。试图构建“小循环”,这是第一个排除法排除的。
第二是在目前集成电路爬坡过坎的过程中,碰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老想着换道超车或者弯道超车。换道、弯道超车能不能行?或许能行,但当前形势下应该不是产业部门着力的事情,科技部门、更主要的是科研系统或自然基金委去部署一些颠覆性、有可能换道的技术。集成电路发展了60年,已经形成非常严密的产业生态,每一步都是无数的金钱和智慧堆积出来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说没有细节的可能,但突破重要的产业节点和关口,该走的路我们还是得踏踏实实的走。目前看换道超车或弯道超车,从产业意义上来说,至少我没有看清楚。
以上是我对这个产业的认识。在解决完认识问题后,我们多少也要探讨一下怎么办。这里也向大家报告,我是请假过来参加集微峰会的,这段时间我在参加部里的巡视工作。巡视工作非常好,很多理念和做法完全可以借鉴到行业工作中。在这里我只举一个,巡视工作非常强调巡视和被巡视单位之间要形成“同频共振、同题共答”。巡视和被巡视不是对立的关系,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,共同对照标准查找问题,达到共识,才能形成同频共振。同频起来波形才是完美的,如果各行其是那就是杂波,是熵最大化的状态。产业发展过程也要同频共振。从产业链角度说,制造、设计、封测、设备、材料、工具等,大家要对照一个基本的共识,做好自己的事情,而且能够同步、协调做好自己的事情,那么这个产业就更有希望。从产业参与方来说,中央部门,地方部门、参与的企业主体、科研机构、教育部门等各方面主体,也需要在合理分工下形成同频共振。同时面对中央的要求,面对社会的期待和需求,我们要实现同题共答,这是大家共同的任务,责无旁贷、一起努力。
说完怎么办,再简单说一下后面怎么走。这里我需要引用一下我们司乔跃山司长总结的观点。他说芯片产业怎么走,完全可以贯彻执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。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说过:“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”、“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”、“持之以恒,久久为攻”。我说的不一定是原话,但肯定是原意。第一句话是总书记在2018年院士大会上说到的,解决了我们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问题。第二句话是总书记2019年在江西考察时谈到的话,指示了产业发展方法问题。第三句话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过,指示了产业发展道路问题。这三句话完美指引了芯片行业做什么、怎么做、需要坚持的道路。建议在座的有识之士写成条幅,挂在办公室,时时对照揣摩,化于心,成于行。
各位,我是合肥人,在厦大念过书。刚才几位领导致辞启发我想了一下,我觉得“厦大”和“合肥”这两个元素也非常契合当前产业发展的主题。
先说厦大,厦大可以对应我们的勇气和决心。面对着外界的恐吓、威胁,面对着内部的指责、抱怨,我们有时候也需要握住拳头给自己鼓鼓劲,壮着胆子喊一声“我厦(吓)大的”。“我厦(吓)大的”这句话里所表达出来的不畏难、不惧恐、不服输的劲头,可以成为我们行业破局前行的精神标杆。但光有勇气尚不足,有勇而无恒力也是不能成事的,恒力和决心哪里来,可以参考厦大校训,“自强不息,止於至善”。我从厦大毕业20年了,还能记着我们的校训,厦大校长应该表扬一下。当前形势下,产业发展需要这样的勇气,也需要这样的决心。
再说合肥,可以对应到行业的情怀和格局。有两句话,其中一句是我绉的。“吾貌虽瘦,必肥天下”、“不仅独肥,更使合肥”。第一句话好理解,当前我们产业,以及从业的企业,能力大都还比较瘦弱,但我们还是要胸怀一颗将来利天下、肥天下的愿景和情怀。第二句也好解释,当前产业社会关注高、市场需求旺盛,在各自发展中,不仅要独肥,不要光想着把自己吃成胖子,还要关注合作伙伴、关注产业链上下游、关注产业生态,让大家在发展中都有所得,营造一个好的环境,使大家共同的“合肥”。
集微的这个峰会气氛很好,受大家启发,今天主要是谈了一些体会和认识,属于漫谈。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主题,我觉得可以归纳为“凝聚共识,协调行动,团结一致向前进”。
就这些,谢谢!